不羈的自由媒體之路
速途網副總編兼研究院院長丁道師
編者導語:
“我是一個率性而為的人,做事情喜歡遵從內心的感覺與想法。”這是丁道師進入互聯網行業的原因所在。20世紀末,中國互聯網行業才剛剛起步,還是一名小學生的丁道師便開始接觸了互聯網,并喜歡上這一行業。更難能可貴的是,小小年經的他,在當時便以敏銳的眼光看到互聯網將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從此,深深地扎根互聯網,把十多年的光陰與精力投入到互聯網行業中,用智慧與雙手在鍵盤上敲打出數千篇分析評論著作,從一名默默無聞的寫手,逐漸成長為知名的互聯網評論家,并先后擔任速途網的專欄主編、副總編、速途研究院院長等職。速途網副總編兼速途研究院院長丁道師
人物志:劉丁丁(筆名丁道師),山西呂梁人。知名互聯網觀察、美國格理咨詢集團特聘外籍專家。2011年加盟速途網,先后擔任專欄主編、副總編、速途研究院院長等職位。長期致力于中國互聯網產業研究與行業分析,先后發表分析評論著作千余篇,被《人民日報》、《北京日報》、CNTV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引用。
第一次觸網
我進入互聯網行業要從第一次接觸網絡說起。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沒有多久,許多家庭還沒有電腦的時候,我在家鄉鎮上的網吧里第一次接觸到了電腦。當時的網吧只有五六臺電腦,而且還沒有連網,互聯網是后來才連上的。當我通過網絡獲取到很多書本、電視、廣播所沒有的信息的時候,我深深地被互聯網給吸引了。通過互聯網,人們不僅只是單向地獲取信息,利用信息來做事情,還可以把自己創建的信息發布出去,幫助有需要的人。這種互動性很強的信息傳播讓當時還是小孩的我覺得,互聯網將會深刻地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與工作方式,會成為一個龐大的行業。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下定了決心,將來一定要做與互聯網相關的事情。
要做與互聯網相關的事情就需要學習更多互聯網的知識,我深知這一點。然而,當時家里沒有電腦與互聯網,連與互聯網相關的書籍也沒有,學習互聯網的渠道比較少,為了學習更多的互聯網知識,我只能到網吧去,時間久了,不免被老師知道,而這是學校所不允許的,因此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我還是一如既往,堅持學習互聯網。
到了高中之后,學校開設了電腦課,但是一周只有一節,并且上課的時候,老師故意屏蔽了互聯網,只教授一些五筆打字、word、PPT、excel等基礎的電腦知識,并不講授互聯網知識,這讓我感到非常失望。為了繼續學習互聯網,我依然經常到網吧去。
從小學到初中,雖然經常出入網吧,把許多時間花在了互聯網上,但是學習并沒有被耽誤,我的成績都很靠前。然而,到了高中之后,情況就不同了。高中的課程多了許多,學習任務加重了,但我依然把許多時間花在互聯網上,成績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等到高二分科時,父母為了把我送進重點班,就給了學校一些錢。他們覺得我好不容易才考上縣里唯一一所重點高中,應該進入重點班,好好讀書,將來考取大學,因為他們那一輩接受的文化教育很少,只上過小學,便把希望寄托在了我身上。
花錢進入重點班這事曾經讓我感到很自責,覺得這是一種罪。然而,在進入重點班之后我才發現,全班60個學生中只有6個人是通過考試考上重點班的,其余都是通過金錢或者關系進去的。突然之間覺得自己的自責是多余的,因為這樣的一個班級,不值得去自責。
在認清了當時的教育環境之后,處于叛逆期的我們不斷吐槽,吐槽中國教育不公平,制度不好,教育質量差。但是,在吐槽過后,我深感中國的教育制度無法改變,而我又不想被它改變,因此,便與同學說,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中國的教育,那么,我也不能讓中國的教育制度改變我。不久之后,我就向學校提出了退學申請。
自由媒體的提出
在互聯網里,我喜歡稱自己為“自由媒體人”。
接觸了互聯網之后,從初中開始,我堅持在互聯網上發表文章,并嘗試著去做自己的網頁。上了高中之后,我投入幾十塊錢,租了一個空間,做了一個自己的網頁。但那是一個不成熟的網頁,只是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發布在上面。與此同時,我不斷地在一些網站和博客上寫稿子,建立專欄,發表對互聯網的評論,一堅持便是十年。
退學之后,我有了更多的時間,開始全身心投入到互聯網之中,在網絡上號稱“自由媒體”,這是一個與現今“自媒體”相似的概念。之所以叫自由媒體,是因為我當時不隸屬任何一家企業或者機構,不受任何限制,堅持獨立的觀點,發表自由的評論。
為了支撐自由媒體,我做了許多其他的工作,比如為我們縣做第一個門戶網站。然而,網站的建設工作全是我自己來承擔,一方面需要填充網站內容,宣傳網站。為了該門戶網站,受俞敏洪張貼廣告宣傳新東方學校的影響,我經常凌晨4點就起來貼小廣告。另一方面需要自己一個人到線下去跑客戶,一個商店一個商店地跑。雖然很辛苦,但是為了支撐心中的自由媒體,我堅持了下來,只是那個門戶網站半年之后夭折了。一方面是因為我的運營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居民沒有形成濃厚的互聯網文化氛圍,許多人不知道互聯網,也不用互聯網。
在經歷了多年的自由媒體生活之后,2011年,我加入了速途網,成為速途網的一名專欄主編,結束了多年無組織的互聯網評論家身份。之所以加入速途網,是因為這個平臺的定位正好和我個人愛好和擅長的領域相吻合。我希望能夠在這一平臺上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宗旨,和廣大業界朋友一起,在互聯網業界打造一個產業和企業觀察分析的風向標和產業言論高地,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觀點和智慧。
在擔任專欄主編之后,我開始學著帶領團隊,把我所認識的在中國寫專欄評論的幾百號人匯聚到速途這個平臺上來,搭建一個專業的互聯網行業社交媒體和在線服務平臺。不久之后升為整個網站的副總編,同時,擔任速途研究院院長一職。根據公司的發展要求,現今,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速途研究院上,主要收集中國互聯網的一些行業數據,并且進行分析研究,生成行業報告。
多輸入才能多輸出
我是一個率性而為的人,做互聯網評論源于興趣的驅使。
縱觀十多年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與過去相比,如今的互聯網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互聯網評論而言,在現在的互聯網時代里,每個人都是一個自由媒體人,只要愿意去做,并堅持下來,能夠基于自己的職業、興趣愛好來寫一些評論性的文章是完全可以的,而且非常有可能受到人們的喜愛,得到社會的認可。過去,寫文章的人通常是一些專家,現在,能夠宣傳自己的渠道很多,人們完全有可能通過自媒體可以成為“大牛”。比如,一個廚師他可以通過建立賬號,每天發一些教人做菜的東西,并配上美圖,那么他很有可能會火起來。
我是一個率性而為的人,最初選擇進入互聯網做評論完全是跟著興趣的感覺走,不為金錢和名譽而過,遵從內心的感覺與想法。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讓我更加堅定地朝著富有挑戰的生活前進。我曾回想,如果當年沒有退學,按照父母的指引,安心地讀完高中,考個大學,畢業之后再找一份安穩的工作,那么我的生活就不會如此精彩,只會平平淡淡地過,而這并不并是我想要的,只會讓我感覺很無趣,很憋屈,沒有挑戰性。在改變了自我的價值觀之時,我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可。通過十多年來的努力,在互聯網評論領域里,我所寫的文章與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認可,這點讓我感到很欣慰。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互聯網行業里將會出現更多的大牛,對于網絡大牛而言,其觀點將會影響到更多的人。因此,在互聯網領域里,每個人都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為更好地承擔起這樣的責任,我們應該多看,博覽他人的作品,提升自己。只有多看,多看行業的、專業的東西,才能夠了解,才有所掌握,才能夠寫得好,寫得多,這正是人們常說的多輸入才能多輸出。同時,在寫作時,要學會放開顧慮,融入自己的風格,寫出有個性的文章,否則只能千篇一律,沒有個性的文章是沒有人看和喜歡的。